广州一大型茶叶批发市场部分商户近期竞相购买一款高价普洱茶,随后遭遇价格暴跌,买卖双方发生纠纷,涉及近200名茶商,登记合同金额超2亿元。目前,部分经销商已与卖方签署和解协议。近些年,类似“炒茶”事件层出不穷,有些茶商承诺一定期限后以本金加利息的方式予以回购,但却无法兑现,最终爆雷。
“炒茶”频爆雷 涉案金额动辄上亿元
近日,一家名为“广州昌世茶茶叶”的公司发布了一款名为“昌世雄峰”的普洱茶产品,价格高达每提(茶叶计价单位,每提约2.5千克)约5万元,众多商户热炒追逐。但该产品随后价格突然暴跌至每提不到万元,由此引发纠纷。
在潮州凤凰单丛茶核心产区凤凰镇,由当地老宅修缮改造而成的民宿为客人准备了冲泡工夫茶的休闲空间。资料照片
据事发地广州市荔湾区石围塘街道办介绍,此事涉及193家茶叶经销商,以合同金额计算超2亿元。截至2023年12月19日,191家茶叶经销商与昌世茶签署了和解协议,并已结清相关款项。
加盟昌世茶的经销商刘某说,三个月前从朋友圈看到昌世茶广告后加盟购进,刚开始一进一出还能挣钱。最后一次以48500元的单价进了5提“昌世雄峰”,当天晚上就跌到8000块/提,“跌得太厉害,失去信心了。我们现在是以打折的方式退货退钱,之前挣的钱全搭进去了。”
在这起事件之外,近年来,国内“理财茶”“金融茶”频现爆雷。有广州市民反映,2023年4月接触到一家名为广东茶有益茶叶的公司,业务员向其推销“具有理财价值”的茶叶产品,并承诺30天之后将由公司回购。刚开始,这款茶叶的回购价格几乎每天都在增长。可当投资者再花重金购入这款茶叶时,却在2023年6月的某天突然被业务员告知“公司没钱,不会再回购茶叶”。此时,投资者们才意识到被套牢了,手中购买的茶叶根本不值三四万元一提的价格。之后,该公司在其微信公号上发布通知称,公司负责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并推进赔偿和解工作。
荔湾区处非办近日通报的相关涉案案例也显示,某茶叶公司开发“炒茶”微信小程序和手机应用软件,消费者注册后在平台通过买卖茶叶的差价获得收益。该平台未经有关部门许可,成交信息采集来源不明,涉嫌提供“炒茶”平台,为“金融茶”炒作推波助澜,可能促成茶商联合做局,操纵吸纳投资者乃至茶叶收藏买家资金,损害其他经营者或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023年10月,福州市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也向市场发布“金融茶”“理财茶”交易风险,提示个别茶企打着销售茶叶的名义,向消费者销售茶叶但不交付实物,承诺一定期限后以本金加利息的方式予以回购。这类“金融茶”“理财茶”的业务模式脱离商品交易实质,由正常销售行为演变为一种追求高额回报的投资理财行为,隐藏较大风险隐患,可能涉嫌非法集资。
炒茶之风难禁 “击鼓传花”积聚风险
记者采访了解到,“炒茶”并非新鲜事,此前已经有过多轮“炒茶”爆雷事件,一些投资者并非不知道“金融茶”“理财茶”热炒背后的逻辑与风险,只是秉持“风浪越大鱼越贵”的险中求富观念,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当下盛行的“金融茶”庄家有一套常规手法:首先是隆重推出新品牌,鼓吹其稀缺性和市场前景。比如厂家通过豪华的门店装修、高调的开业庆典、高端的品鉴活动等方式,一方面彰显企业的雄厚实力,另一方面极力宣传某款茶叶具有很高的收藏和投资价值,通过造势、捂盘限量投入市场。
茶企工作人员在一展会上展示茶叶。资料照片
然后是营造茶叶涨价的假象。广州茶叶协会常务副会长张伟说,企业业务员会抓住各种机会将潜在客户拉进一个个微信群,然后安排人员按一定节奏不断加价收货或者卖货,形成涨价的假象,带动更多人争相购买。
最后是高位抛盘割韭菜,提现走人,再制造或寻找下一个风口锚点。“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击鼓传花骗局。庄家做局,营造价格看涨的氛围,让投资者在前期尝到甜头。等到投资者投入越来越多,最后突然收网甩盘,泡沫被戳穿。”张伟说。
在业内人士看来,普洱茶有越陈越香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增值空间,但它的价值并不会在短期内如过山车般大涨大落。张伟说:“像这种几天内就有大几万元跌幅的,其本质是金融游戏,已经跟茶叶无关了,甚至可能被认定为非法集资行为。”
非法集资是指未经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依法许可或者违反国家金融管理规定,以许诺还本付息或者给予其他投资回报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行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非法集资具有非法性、公开性、利诱性、社会性四个特征要件,包含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集资诈骗两个罪名。
北京德和衡(广州)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吴伟标表示,所谓“利诱性”,指的是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这是诸多“金融茶”爆雷事件被判定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关键因素,如果做局者在前述基础上还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则可能构成更为严重的集资诈骗罪。
刘某说,以往炒茶周期往往以半年或者数年计,“只是没想到昌世茶能在短短几天里价格骤跌。”当地街道干部表示,虽然此前街道与行业协会也做过普法宣传和风险提醒,但投机者对暗藏风险熟视无睹,终至爆雷。
在业内人士看来,炒茶庄家拿钱,风险留给了社会。“有的炒茶客是房子抵押了、信用卡刷爆了、亲戚朋友的钱也借完了,一夜倾家荡产,隐患很大。”
加强监管严厉打击“炒茶”
记者了解到,“昌世茶”事件中除了一些茶商参与其中,还有相当数量热钱涌入。有熟悉情况的民警告诉记者,“炒茶”屡屡叫停而不得停、屡屡喊打而不得止,一旦有人搞出炒作题材,闲散资金就会大量涌入。
受访人士建议,严格市场规范,针对“天价茶”出台监管措施。针对目前监管存在的漏洞,可通过调研走访茶叶市场经营主体,广泛征集意见、管制“天价茶”,维护茶叶市场的公平、透明、稳定,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吴伟标建议,政府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炒茶”。地方政府要联动职能部门和属地管理部门集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线下加强日常排查、巡查,线上主动出击,强化问题线索的发现和处置,依法严厉打击违法行为,严禁市场操纵和欺诈行为。
张伟认为,类似的“金融茶”产品一发布,行内人就看得出来里面的门道。监管部门应鼓励线索举报,在刚刚出现苗头的时候早发现,早干预。一旦发现违法行为后,应该依法对不法分子加大惩罚力度。
荔湾区处非办、区公安分局、区市场监管局及广州金融风险监测防控中心提醒,公众品鉴、收藏茶叶时,应聚焦茶文化和茶本身的价值,拒绝“金融茶”投机活动,防范非法集资风险;切记任何投资都存在风险,要警惕打着“保本”“高收益”旗号的任何形式的理财产品。
(责任编辑:王翔)
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
(原文章信息:标题:一晚价格跌八成 “金融茶”“理财茶”频爆雷,作者:马晓澄 周颖 毛鑫,来源:经济参考报,来源地址:http://www.jjckb.cn/2024-01/09/c_1310759310.htm)